首页
关于
Search
1
恐高症是病?
5,547 阅读
2
蝴蝶和蛾子翅膀上的粉末有剧毒?
3,672 阅读
3
地球到达远日点天气将变寒冷?
3,459 阅读
4
喝蜂蜜可以润肠通便?
2,391 阅读
5
是真的么话题投稿?
2,142 阅读
是真的么
登录
Search
标签搜索
是假的
是真的
蛋白质
水果
健康
减肥
亦真亦假
牛奶
营养
维生素
皮肤
运动
肥胖
脂肪
营养健康
蔬菜
眼睛
营养价值
睡眠
食品安全
是真的么
累计撰写
332
篇文章
累计收到
6
条评论
首页
栏目
是真的么
页面
关于
搜索到
332
篇与
是真的么
的结果
2021-11-25
喝纯净水会缺钙?
一、饮用水的作用是“补水”,不是补钙我国居民的饮用水主要有自来水、纯净水、人工矿化水、天然饮用矿泉水、饮用天然泉水、饮用天然水和其他饮用水。自来水是以地表水或地下水为天然水源,经过一系列处理工艺后再输入到各家各户,是目前最普遍的生活饮用水。纯净水一般以自来水为水源,通过各种手段过滤掉有害物质,但同时也将钾、镁、钙、铁和锌等人体必须的矿物质元素去掉。矿泉水是指地下水或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未受污染的天然地下水经过过滤等的饮用水,矿泉水含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元素,且容易被人体吸收。饮用水种类多,各具优缺点。但所有的饮用水主要作用都是补水,提供机体水分,纯净水也不例外。二、人体钙元素的来源主要是膳食提供首先,机体是否缺钙与多种因素有关。除了钙的摄入量,还包括年龄、雌激素水平、机体生理和病理状况、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用药情况、膳食中是否存在抑制钙吸收的膳食因素等。可见钙的摄入量是影响钙营养状况的主要因素,但并不是唯一因素。其次,人体钙元素的来源主要是膳食提供。从钙的摄入来看,2013年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成人钙每天的摄入量为800mg,达到这个水平则能维持机体钙稳态及相关的健康效应。奶及其制品、花生、黑芝麻、紫菜、黑木耳、小白菜等多种食物钙含量丰富且吸收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奶及其制品等是膳食钙的良好来源。饮用水对钙元素等矿物质也能起到一定贡献,但贡献程度依据水质的硬度存在较大差异。世卫组织建议,最适宜的生活饮用水硬度约170mg/L;其中钙元素只占到40%。一个人一天饮用约1.2L水。由此可见,正常情况下从饮用水中摄取的钙最多100毫克,明显低于膳食提供的钙含量。三、纯净水和缺钙没有因果关系影响机体钙营养状况的因素很多,而饮用水显然也不是钙元素的主要来源,目前也尚未有研究表明纯净水与缺钙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由于纯净水在加工过程中去掉有害物质的同时也过滤掉了矿物质,因此纯净水偶尔喝喝没关系,但不宜作为日常饮水长期饮用。从科学、经济和卫生的角度综合考虑,白开水是最适合人体的饮用水,我们提倡以白开水为长期主要的饮用水。辟谣专家:唐玉涵 华中科技大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副教授复核专家:高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副研究员本文来源:科普中国
2021年11月25日
947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2020-03-22
口罩越厚,防病毒效果越好?
冠状病毒的尺寸只有100纳米左右,但病毒在空气中都不是单个存在的,它们总是附着在一些微细颗粒物或打喷嚏形成的飞沫上。口罩如能滤除这些细小颗粒物及飞沫等,就能显著减少病毒的吸入。医用外科口罩的厚度较小,但其中间的熔喷非织造材料过滤效果却很高。熔喷非织造材料由超细聚丙烯纤维纵横交错层叠构成,并经过静电驻极整理,当口罩佩戴者吸入空气时,熔喷层通过惯性碰撞、拦截、扩散,尤其是静电吸引的机理,捕捉吸入空气中的微细颗粒物及飞沫等,从而防止病毒的侵入。因此,由表面阻水层、中间熔喷过滤层、贴肤吸湿层这三层构成的医用外科口罩,能有效阻挡病毒的吸入。棉纱布口罩虽然由很多层纱布构成,显得很厚实,但其是没办法阻挡病毒入侵的。与熔喷非织造材料相比较,纱布的孔隙很大,惯性碰撞、拦截等机理难以发挥作用,而且无法静电驻极,不能滤除大部分微细颗粒物。另一方面,纱布通常由棉纤维制成,是亲水吸湿的,口罩佩戴者吸入空气时,部分飞沫被阻挡于口罩表层,然而,其会借着纤维的亲水性而向里渗透,因此,防病毒侵入的效果不好。一次佩戴两个医用外科口罩,能否起到更好的防病毒效果呢?完全没有必要,一次佩戴两个医用外科口罩,并不会提高拦截微细颗粒物和飞沫等的效率,反而导致呼吸阻力大大提高,使佩戴者感觉难以呼吸。由上分析可知,口罩厚度与过滤能力并不成正比,而且口罩厚了反而会增加呼吸气阻力。因此,口罩的防病毒效果与口罩薄厚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辟谣专家:吴海波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副教授复核专家:靳向煜 东华大学纺织学院教授科普中国和中国纺织工程学会联合出品
2020年03月22日
1,18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0-02-27
多在阳光下活动,有助于防止或延迟轴性近视的发生?
最新调查显示,我国视力不良低龄化趋势严重,近视发病形势严峻。北京大学2015 年发布的《国民视觉健康报告》就已指出,到2020年我国近视患病率或将接近50%。近视一旦形成,则无法治愈。近几年的科学研究使科学家们达成共识:充足的户外活动有助于防止近视,或延迟近视发生;对于已经近视的孩子们,“佩戴矫正镜片和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关滴眼液”可帮助减缓近视的发展。2020年中国近视人口或将达7亿2019年12月,《北京市2018年度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发布,其中显示2017-2018学年度北京市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9.5%,比五年前(2013-2014学年度)下降2%,比十年前(2008-2009学年度)上升0.7%。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增长幅度减缓。然而小学一年级视力不良检出率已达34%,视力不良低龄化趋势严重。不仅是北京市,几个月前国家卫健委公布的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显示出了同样的趋势:2018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发病形势严峻。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张勇介绍,高三学生近视高于600度的占比达21.9%。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大概率导致眼底病变,甚至致盲,容易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应该引起高度警惕和重视。其实早在 2015 年,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就已经高居世界第一位。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团队当年发布的《国民视觉健康报告》,对我国近视总人口数做出了预测:2020年,中国近视人口将达7亿,患病率近50%。李玲教授还指出,在现有政策环境下,到2020年,我国5岁-15岁群体近视患病率将达到77.42%,16岁-24岁群体近视患病率将达到94%。这种情况不仅仅发生在中国。新加坡已有80%到90%的高中新生患上近视。美国的近视发生率在20世纪70年代只有25%,而到2000年几乎翻倍,达到42%。2016年,来自澳大利亚、南非和新加坡的研究者团队综合分析了全球145项研究之后,在《眼科学》(Ophthalmology)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他们预计,到2050年世界上近一半的人口(多于47亿人)会患有近视,10%的人口将患高度近视。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近视一旦发生就无法治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近期公开表示,“对于近视的治疗,我们只能采取防控,意思是说若是发生近视了,就最好不要发展成高度近视;若是高度近视,不要发展成病理性近视。这叫防控技术。所以现在我们没有一个方法能治疗近视眼。“近视,为什么不能被治愈?我们是怎样看到周围的世界的呢?光线进入眼内,在角膜、晶状体等处因折射而弯曲,然后聚焦在视网膜上,这时,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会将光转换成电脉冲,通过视觉神经传播到大脑,大脑将这些信号解释为我们看到的图像。近视则是光线进入眼内的这条通路出现问题,导致光线无法在视网膜上聚焦,而是聚焦在视网膜之前,使得人们看远处的景物模糊一片,而看近处的景物则正常。近视有两种不同的物理成因。一种为轴性近视,即眼球的眼轴(从角膜正中,到视网膜黄斑中心凹之间的一条虚拟中轴线)长度大于健康眼轴的平均长度,导致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前。常见的说法是,眼轴长度增加一毫米,近视增长300度。另一种为屈光性近视,这种近视并不是因为眼轴长度变化导致的,而是角膜或晶状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导致光线被更强烈地折射,使得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前。无论是眼轴长度的增加,还是角膜或晶状体形状的改变,都属于结构性变化,不可恢复。因此,近视不可能被治愈。多在阳光下活动,有助于防止或延迟轴性近视的发生目前,人们还不知道近视的确切的致病机理。学术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基因和环境这两大因素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很可能导致了近视。科学家们认识到,父母的近视情况,个体或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和生活方式,伏案工作与户外活动的比例和时长,都可能与近视的发生息息相关。近几年的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即光线的暴露程度与近视相关。明亮的阳光有助于调节正常的眼睛发育,在室内呆的太久,无论是做什么,都会破坏眼睛的发育过程。人们通常认为伏案工作的时间越长越容易近视。然而近几年的研究使得科学家们达成共识,是否近视取决于户外时间,而不是伏案工作的时间。甚至有些情况下,即使长时间学习,只要光照足够,也不容易近视。这种“户外时长理论”的研究开始于2007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分析了514名小学生和家长的数据,发现比起孩子阅读时长对视力的影响,户外活动时长和父母的近视情况的影响更大。与此同时,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科研人员也在悉尼大学做了一项问卷调查,比较了悉尼和新加坡有中国血统儿童(6-7岁)的近视患病率。悉尼的孩子比新加坡的孩子花更多的时间阅读和伏案,但是反而近视率要低很多(悉尼近视率3%,新加坡29%),主要的区别是悉尼的孩子有更多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周户外活动时间:悉尼超过13小时,新加坡为3小时)。接下来,科学家们开始通过动物(包括鸡、猕猴、树鼩)实验,了解户外活动是怎样帮助预防近视的。美国阿拉巴马大学(University of Alabama)Thomas Norton的研究团队发现,当视网膜检测到模糊图像时,会向眼睛释放化学信号,控制眼睛以多快的速度长到什么样的程度。虽然科学家们还没有确定这个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化学信号,但是Norton团队的研究表明,视网膜产生和释放的多巴胺和这个过程有关。户外活动可以提高眼睛接收的光线强度,这可以促使视网膜分泌多巴胺,抵消让眼轴变长的信号,从而预防轴性近视。不过多巴胺可能不是唯一或最终的答案,科学家们还发现可能有其他因素影响眼睛的健康,如曝光的时机,身体的昼夜节律或每日周期等。总的来说,多在阳光下活动有助于防止或延迟轴性近视的发生。有研究证实且得到广大专业医生公认,对近视防控方法主要包括:充足的户外活动、减少持续近距离用眼,戴合适框架眼镜、配戴角膜塑形镜,使用低浓度滴眼液。此外,浙江省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沈婷建议,近视100度以上就可能影响日常生活,此时应该佩戴适合的眼镜,否则会加快近视的发展。撰文| 秦达然审校| 黄淑兰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文章由腾讯科普“科普中国头条创作与推送项目”团队推出来源:科普中国
2020年02月27日
92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0-02-06
酒精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
医用酒精是家庭小药箱和医疗机构常备的消毒药品,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面前,做好手部卫生是预防疾病重要的一环,而各类消毒剂中,酒精的能力不容小觑,但是酒精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答案是否定的,消毒用酒精浓度为70%-75%,酒精浓度过高,反而不利于酒精向病原体内部渗透,达不到消毒作用。酒精消毒优点手部卫生包括使用肥皂和水洗手,消毒洗手液(酒精型洗手液等),泡沫或凝胶洗手液等。由于酒精使用方便、不会染色、具有可接受的气味、快速启动和广泛的抗菌活性,酒精越来越多地受到大家的青睐。酒精对多种病原体有效。根据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数据,酒精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有效,还包括耐多药病原体,艾滋病毒,流感病毒,牛痘,乙肝和丙肝病毒等,实验显示,酒精在预防季节性流感,H1N1和其他基于病毒和细菌的疾病非常有效。酒精消毒原理蛋白质变性是酒精抗击微生物的主要武器。酒精作用下,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蛋白质发生不可逆的变性、凝固,导致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都丧失活性,病原微生物遭受严重破坏。破坏细菌细胞壁。酒精有较强的渗透作用,60%-80%的酒精渗透作用最好,可以渗透入病原体体内,破坏病原体的完整性、导致病原体裂解。90%的酒精浓度可能会降低消毒效力,太高浓度的酒精会使病原微生物外表面的蛋白质较快凝固,在病原微生物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壳,让酒精不能进一步进入微生物内部,从而无法有效发挥酒精的消毒能力。干扰微生物酶系统。酶是各类生物正常生理活动和代谢必不可少的催化剂,研究表明,乙醇通过对病原体酶系统的直接影响,干扰病原体代谢。正确使用医用酒精不同浓度的酒精的用途不同。医院常用的酒精包括75%和95%两个浓度,平常消毒用酒精即是75%浓度,常用于皮肤和医疗器械的消毒,值得注意的是,酒精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可用于黏膜和大创面的消毒;95%酒精常用作燃料,见于各种酒精灯,酒精炉,95%酒精也可用于病理组织切片的固定和脱水步骤;此外,40%-50%的酒精用于预防褥疮,长期卧床的患者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容易发生褥疮,褥疮一旦形成,很难愈合。翻身擦洗时利用酒精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预防褥疮发生;酒精蒸发散热,促进血管扩张,因此,20%-50%的酒精常用于物理退热。白酒不能替代医用酒精。绝大多数白酒的酒精浓度大致在20%-65%,而用于消毒用的医用酒精推荐浓度是70%-75%,白酒达不到医用酒精杀灭微生物的效果,但是在没有酒精的情况,白酒可以用作消毒的应急处理。酒精喷洒室内消毒没必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在环境指南以及2008消毒与灭菌指南中不推荐使用酒精进行环境消毒,因为消毒面积过大,酒精蒸发速率快,同物体表面接触时间短,达不到良好的消毒作用。勤通风,常洗手,减少外出,增强自身免疫力,不在人群密集地聚集,出门戴口罩是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重中之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合理利用酒精进行消毒,防护自身与家人安全。参考文献陈路瑶, 吴守丽, 林立旺, et al. 不同常用消毒剂对HIV消毒效果评价[J]. 中国公共卫生, 2013, 29(8):1111-1114.TODD, EWEN C. D, MICHAELS, BARRY S, HOLAH, JOHN,等. Outbreaks Where Food Workers Have Been Implicated in the Spread of Foodborne Disease. Part 10. Alcohol-Based Antiseptics for Hand Disinfection and a Comparison of Their Effectiveness with Soaps[J]. J Food Prot, 73(11):2128-2140.Boyce J M . Alcohols as Surface Disinfectants in Healthcare Settings[J]. Infection Control and Hospital Epidemiology, 2018, 39(3):1-6.Efficacy of ethanol against viruses in hand disinfectionLarson, Elaine L, Cimiotti, Jeannie, Haas, Janet,等. Effect of Antiseptic Handwashing vs Alcohol Sanitizer on Health Care–Associated Infections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s[J]. Arch Pediatr Adolesc Med, 159(4):377.Maiwald M , Chan E S Y . The Forgotten Role of Alcohol: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Perceived Role of Chlorhexidine in Skin Antisepsis[J]. PLOS ONE, 2012, 7.辟谣专家:高文桢 山东大学口腔医学院吴一波 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审核专家:唐芹 中华医学会科学技术普及部 研究员
2020年02月06日
88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0-01-31
这样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熏醋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院士建议盐水漱口防病毒?抽烟能预防病毒感染?喝酒能杀菌,不易感染?多带层口罩才能防住病毒?……这些说法你听过吗?最新新冠肺炎谣言汇总,这些统统都是假的!不信谣,不传谣!扩散周知!来源:人民日报微博本期编辑:胡程远、杨翘楚
2020年01月31日
1,01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0-01-22
喝骨头汤可以补钙?
在儿童成长发育的话题中,“吃什么补钙?”“哪些营养品可以补钙?”“经常喝骨头汤能补钙吗?”这些问题颇为常见。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喝骨头汤是不是真的可以补钙。首先,我们来看,骨头中的钙在生物角度来说究竟有什么属性?可以肯定的是,骨头当中的确含有大量的钙质,几乎是动物全身含钙比的90%以上。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藏在骨头中的钙属于生物钙,常规的烹饪方法,很难将其与骨头分离,即便是长时间熬制也难以产生出大量可供人体吸收的游离钙。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在过往的一项研究中发现,用一公斤骨头炖汤,两小时后汤中的钙浓度不到2毫克/100毫升,即便研究人员延长了炖煮时长、增加了骨头量,最终汤中的钙浓度还是没有超过4毫克/100毫升。所以,人体要从骨头汤中摄入更多的钙,几乎是不可能的。更为重要的是,钙只有完全转化为离子状态,才能在人体的肠道内被吸收。既然在化学角度上,骨头通过熬制的方式无法为我们提供更多的钙,那如果在水中加入一些醋能不能让钙质更好地分离出来呢?一项相关的调研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很好的答案。调查人员为检测部门提供了三种样品,分别为牛奶、纯骨头汤、加醋的骨头汤。经检验,纯骨头汤的钙含量为11毫克每升,加醋的骨头汤中,钙的含量为43.2毫克每升,而每升牛奶中的钙含量大约为1113毫克。换言之,纯骨头汤中的钙含量只有牛奶的百分之一,而加醋的骨汤中的钙含量也只有牛奶的百分之四,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喝25升的加醋骨汤,才能和一小盒牛奶摄入的钙差不多。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营养师赵妍说:“虽然加醋的骨头汤中钙含量比自来水高了一些,但就补钙的功效来看,仍然不值得推荐,即使采用慢火去炖,效果也不会更好。相比于骨头汤,牛奶的含钙量是比较高的。”骨头汤里的钙含量微乎其微,也缺少具有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满足不了大家每天需要800毫克钙的需求。有人测算过,一公斤的肉骨头煮两个小时,汤里面含钙量才20毫克,而100克牛奶中就含有104毫克钙,每100克奶酪中就含有799毫克钙,这比喝骨头汤有效和方便得多。那为什么会有“多喝骨头汤就能补钙”的说法呢?因为骨汤颜色浓白,味道醇美,大家误认为骨头中的钙可以被熬煮出来。其实熬好的骨汤像牛奶一样纯白,是因为汤中含有很多脂肪,经过长时间熬煮,肉与骨分离,其中肉里的脂肪被溶解到汤中,而这些分散开来的细微脂肪液滴被蛋白质所包裹,颜色就如牛奶般纯白。白色越浓就意味着汤中含有越多的脂肪,脂肪越多,就越能带来醇香味美的口感。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补钙?一个人是否缺钙,有科学的判断标准,成年人每克头发中含有900到3200微克的钙都属于正常范围,低于900微克为缺钙;儿童每克头发中正常的含钙量应在500到2000微克之间,含量低于250微克为严重缺钙,含量在350微克左右为中度缺钙,450微克的为一般性缺钙。根据这一标准,近几年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一万多名儿童和成年人进行典型测试,结果表明,儿童缺钙率为40%左右,孕妇缺钙率只有10%,其他成年人基本不缺钙。运动和晒太阳可增加钙的吸收运动员的骨密度大于静坐较多的人群,大多数人右臂的骨密度大于左侧,这说明运动可以增加骨骼的密度和强度。我国南方人较北方人骨钙含量高,原因之一是由于南方较北方接受的阳光照射更充足的缘故。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可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增加体内的维生素D储存。维生素D有助于钙、磷在肠道的吸收,促进钙、磷在骨组织上沉积。现代女性怕晒黑,追求白,很少进行户外运动,其实如果坚持户外运动,每天接受阳光照射,就不必服用维生素D。想要补钙,多吃哪些食物?(1)谷类——燕麦。各种谷类粮食当中,以燕麦的钙含量最高,达精白大米的7.5倍之多。尽管燕麦中的钙吸收率不如牛奶中的钙,仍然对预防钙缺乏有益。如果将燕麦和黑芝麻一起熬成美味的粥品,补钙效果更佳。(2)豆类——芸豆。每100克带皮芸豆含钙达349毫克,是黄豆的近两倍,用五香芸豆、话梅芸豆作为零食或开胃小菜,不失为一种好的补钙方法。(3)豆制品——豆腐干。经过压制浓缩而成的豆腐干,钙含量在豆制品中出类拔萃,如小香干的钙含量可高达水豆腐的7倍。用豆腐干来替代肉炒菜,钙含量会大幅提高。(4)果蔬类——苋菜、小油菜。不少绿叶菜在补钙效果上并不逊色,菠菜、小油菜、芥兰等。其中苋菜、小油菜的钙含量均超过同样重量的牛奶。此外,蔬菜含有大量有助于钙吸收的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K。蔬菜用沸水焯过再烹调,钙的吸收率会更好。(5)坚果类——榛仁。榛仁在各种坚果中含钙量最高,每100克炒榛子的钙含量高达815毫克,能够满足成年人一天的钙需求量。但坚果类能量普遍偏高,每天一小把即可。(6)鱼类——泥鳅。鱼虾贝类等海鲜,其中泥鳅的钙含量是鲤鱼的近6倍,是带鱼的10倍左右。泥鳅烧豆腐将泥鳅和豆腐两种含钙丰富的食材合二为一,绝对是补钙佳肴。(7)调味品——芝麻酱。芝麻磨制成芝麻酱之后,消化率大大改善。吃一大勺芝麻酱(约25克),其中所含的钙可达200毫克左右。芝麻酱可用来做凉菜调味汁和涮羊肉调味酱,也用在花卷、烙饼、火烧等面点中。(8)饮品类——牛奶、酸奶和奶酪。牛奶是钙的好来源,喝250克(一袋)牛奶,大约可以获得275毫克的钙,且饮用方便、吸收好。除去食补钙质这种方式,对于一些吸收或消化不良,以及饮食不均衡的特殊人群,也可以选择钙的营养补充剂。钙不是越多越好?很多老人认为,钙补得琥多越好,这样骨骼就能更健康。实则不然,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所以,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只要没有明显缺钙的症状,是不需要额外补钙的,只要均衡饮食,完全可以满足一天身体所需的钙。不过,在儿童生长发育比较快的时候,家长可以根据需求适量补充钙,同时还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可见,喝骨头汤并不能起到补钙的作用。
2020年01月22日
967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
...
53
54
5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