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了要吃消炎药?
侧边栏壁纸
  • 累计撰写 332 篇文章
  • 累计收到 6 条评论

感冒了要吃消炎药?

是真的么
2022-09-23 / 0 评论 / 779 阅读 / 正在检测是否收录...

药用错了有多可怕?真相或许比你能想象到的更严重——全世界范围内,50%的药用得不对,50%的病人吃得不对。 感冒了要吃消炎药?是真的么

在美国,药物不良反应造成的死亡,是住院病人的前10位死因之一,超过了肺炎和糖尿病引起的死亡人数。

抗生素消炎药

在中国,50%的抗生素属于滥用,滥用抗生素,造成了细菌耐药,也让大家承受没必要的药物副作用。

但,如果用对了,以上的这些危害是可以避免的。

当你感冒发烧肚子疼时……是不是随口拿来一片“消炎药”吃下?错了!像这样的用药误区,你我心中还有很多!

医疗药物

下面就告诉大家, 没用还有害的10个用药误区

1、消炎药=抗生素
拉肚子、喉咙发炎、皮肤破了,赶紧吃点消炎药吧? 你拿的是抗生素,不是消炎药。
青霉素、头孢是抗生素对特定细菌、真菌等引起的炎症有用,但对病毒、过敏等引起的炎症无用。 滥用抗生素,反会让细菌产生耐药性,产生超级细菌!

2、输液=好得快
咳嗽两天了,喉咙发炎了,头昏昏沉沉的,血压最近又高了。快!输液吧!
输液优点是起效快,但副作用也大!输液是所有给药途径中,不良反应最多、最严重的一种。
世界卫生组织倡议的用药原则:
(1)能口服就不注射
(2)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注射
可见, 输液好得快,是彻头彻尾的骗局。

静脉注射

3、儿童吃药=成人一半
一些家长给孩子吃药,用药靠猜,吃多少靠掰,功夫全在手上!
儿童身体和大人不一样
·水、脂肪和蛋白质等含量不一样
·药物在体内分布不一样
·药物代谢速度不一样
儿童用药用不对,危害很大! 每年有3万儿童因此致聋,儿童用药不良反应率是成人的2倍
新生儿更是成人4倍。
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

4、病没好=医生太差
没吃对要,没找对医生,是病总会好的。
现代医学,治不好的远远大于治得好的。大多数病的发病原因搞不清楚,只能对症处理,大多数疾病没有好的治疗方法,只能控制病情、延长生存期,层出不穷的“怪”病,无法确诊。
你对医学期待太高,所以忽略了 健康生活有多重要

胶囊

5、药品越贵=效果越好
买进口的,买最贵的,总之买贵的。
讲真!贵≠疗效好副作用小。
药物价格的形成很复杂,与竞争、国家政策等市场环境有关,与药物研发、原料、制造等成本有关,但与药品疗效没直接关系。一般来说,创新药比较贵,老药相对便宜。
药是治病救人的,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6、吃药越多,好得越快
一些人吃药的时候觉得一种药效果差,吃两种吧;医生让吃两片,自己却吃三片;口服的、注射的,多管齐下,认为这样才好得快,真是这样吗?
其实, 超剂量用药,对身体有害。 一般情况下,药物剂量与疗效的关系曲线图为:

药物剂量与疗效的关系曲线图

服药剂量是经过无数临床试验摸索处来的, 疗效最好,副作用越小
是药三分毒,千万别乱吃。

7、化疗=死得快
脱发、呕吐,化学射线在照射,超级无敌可怕?
化疗,是用化学药物治病,不是射线。化疗药物是细胞毒性药物,杀伤/抑制肿瘤细胞,也伤害正常细胞,所以会有副作用,脱发、恶心、呕吐等。但合理治疗,让肿瘤患者活更好、活更久!
化疗药物是给肿瘤患者生机的“毒药”。

8、感冒=着凉
家长会给孩子讲:不听话,流鼻涕了吧,头疼了吧,现在知道冷了吧?不穿衣服感冒了吧!
感冒是人类最常见的传染病了。70%~80%是由病毒引起的,20%~30%是由细菌引起的。这些病毒、细菌藏在我们身边,当人免疫力低下时,这些细菌、病毒容易趁虚而入。寒冷时,人们喜欢宅在家里,更容易传染给其他人。这样,就会就感冒。
可见,感冒真不是着凉

西药

9、西药=副作用大
孕妇不能用,小孩不能吃,副作用太多了,西药太毒了!
所有药都有“毒”,所有药都有副作用,但一般是可以控制的。
一种药上市前会经过重重试验,证明病人用药的好处>副作用。说明书上的字是提醒你别乱吃药,但只要正确服用就是安全的。
合理用药是应对副作用的最好方法。

10、激素=长胖
生活中,常听说是激素催肥的。
大可不必担心激素让人胖! 临床上激素用的非常多!能抗感染、控制过敏、治癌症等。有的激素确实会引起肥胖,如长期用糖皮质激素引起向心性肥胖,但在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有病就要治,激素该用还得用。

胶囊

最后,最重要的是,希望大家能够意识到——药,是一种很特殊的东西。
没有副作用的药不存在; 一些药物的副作用甚至是致命的。但,如果你生病了,疾病对身体的伤害远远药物大于副作用。
这老生常谈但也必不可少的2句话,希望每个人都能记住:
1、遵医嘱
按照医生交代的方法和剂量服药,不要擅自做主;
2、看说明书
根据说明书的【用法用量】服药,不要用多了。

感冒了要吃消炎药?是真的么
答案:是假的

本文来源:腾讯医典

0

评论

博主关闭了所有页面的评论